文章来源:信息时报
2021年的中超联赛迄今未有日程表,日前中国足坛最热点的事件,依然聚焦在中超俱乐部的生存和命名相关话题上。最新消息显示,部分俱乐部计划重新提交“中性名”方案,这似乎是一种无声的抗争。
此前有消息称北京国安已经计划向中国足协再次上报新队名:北京国泰民安队。据了解,广州恒大日前也向足协申报了一个新队名:广州恒久远大队。从中国足协和相关各俱乐部反馈的信息来看,这并非是网络上流传的球迷恶搞的段子,中国足协确实收到了个别俱乐部重新调整“中性名”的申请。
2021年,中国足球似乎进入寒冰期,包括江苏苏宁、大连人等多支球队都没有引进球员,也没有官宣新任主帅。天津泰达和江苏苏宁等球队被传出集团要撤资,面临直接解散或者卖盘的结局。尤其江苏苏宁,作为去年的联赛冠军,今年亚冠小组赛参赛球队,如果在新赛季开始之前宣布直接解散的话,将是中国足坛巨大的丑闻。
即便如此,中性名的推进依然被各队所遵循并积极推进,展现出了高度的团结和纪律性。但是偏偏有球队玩弄文字游戏,大打擦边球,而且还顺利“过审”了。姑且不论上港集团旗下的“上海海港报”是否符合中国足协自己制定的“不能有相似相近的汉字或者词组”标准。单就上港这个词来看,本身就很容易被“联想”。上海海港这个所谓的中性名,与“上港”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,或许需要语言学家来解释词义词源等专业问题,但是作为普通球迷,心中自有一杆秤。
效仿之下会不会乱了套?还有多家俱乐部也在抱有观望态度,并且已经初步整理出了符合自身情况的一些类似于“上海海港”这种语言大师级别的“中性名”。
实际上无论是山东鲁能、北京国安、河南建业这种历史上对于中国足球贡献良多的球队,还是广州恒大、广州富力这些在2009年之后引领中国足球走出寒冬的后起之秀,他们对于活跃足球市场,扎实搞青训方面,都作出了各自巨大的贡献。但是这样“双重标准”,有的人心意难平,有的人意冷心灰。
日前著名球评人董路就公开断言,两年后,或许只有4支球队愿意踢中超。这或许绝非危言耸听。除了经济因素,每年层出不穷的“一刀切”政策,各种突然袭击式的“限令”“新政”……处处令人无所适从,年年让人不知所措。
套用一句经济学原理,最大的风险,在于不确定性。